試管嬰兒補助
申請補助

網路掛號

衛教專區

精卵捐贈

衛教資訊

以超音波診斷子宮腺肌症

艾微芙國際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吳依誠醫師

以超音波診斷子宮腺肌症

子宮腺肌症定義
  子宮腺肌症的定義為子宮肌層內存在異位之子宮內膜腺體和基質,異位的子宮內膜腺體和基質的存在引起周圍子宮肌層組織肥厚和增生,子宮腺肌症是由 Rokitansky 在 1860 年首次以子宮腺狀瘤提出描述,之後在 1896 年由 Von Recklinghausen 將其定義,它是一種好發在中年婦女的常見症狀,一般女性約有 30% 以上的發生率。臨床症狀有經痛,性交疼痛,慢性骨盆腔疼痛,以及經血過多等。其中最多有 70% 是藉由子宮切除實體標本來定義,而超音波和核磁共振(MRI)也可以用來診斷。

子宮腺肌症診斷
  最簡單的檢測工具就是超音波,子宮腺肌症的診斷是在子宮切除術後獲得的病理標本上進行的,病理上的診斷根據子宮內膜基底超過 2.5 mm 的子宮內膜腺體和基質看出。超音波檢查並無輻射性,非常安全,影像會發現為 (A) 子宮球狀變大。(B) 子宮肌肉層內呈現囊狀無回音空間。(C) 子宮壁變厚或是前後壁不對稱,特別是局部病變。 (D) 子宮內膜下放射線狀回音。 (E) 子宮肌肉層內不均勻回音結構(如圖1)。 (F) 子宮內膜與子宮肌肉層交界增厚或是變得模糊。
  若子宮腺肌症於局部形成腫塊,則稱為子宮腺肌瘤,當經陰道超音波探頭碰觸到子宮體時壓痛是常見的。有 36% 至 50% 的案例中肌瘤的存在和子宮肌腺症是有關聯性的。
  超音波影像異質化—證據(圖1)子宮肌肉層內缺少均勻性,這個發現已被證明是最能預測子宮腺肌症。

文獻發現
  有文獻認為球狀子宮、囊狀空間和線狀條紋在子宮腺肌症診斷中是最特殊的發現。1999 年 Chiang 等人採用彩色都卜勒超音波來區別子宮腺肌症和子宮肌瘤。他們的研究顯示,有高達 87% 的子宮腺肌症病例有隨機散布的血管或內部信號(intramural signals),在 82% 的子宮腺肌瘤(adenomyoma)中,動脈在子宮腫瘤內或周圍的 PI(脈動指數)大於 1.17。在 88% 子宮肌瘤案例中腫瘤周圍會出現散布血管,或是腫瘤的主要供應血管(feeding vessels)。

參考文獻:
1. Khaled S., MD, Alfred A., MD. J Ultrasound Med 2012;31:805-808.
2. Chiang CH, Chang MY, Hsu JJ,et al. J Assist Reprod Genet 1999;16:268-275.

聯絡我們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艾微芙診所 Copyright © 2019 Taiwan IVF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